实验室名称: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of Media Audio & Video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Ministry of Education
主管部门:教育部
依托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围绕现代视听媒介中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结合学校在广播与电视领域的优势与特色,开展了媒介音视频这一应用基础学科的研究。以此学科的研究积累为基础,中国传媒大学以学校原有新创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播声学研究所和高性能计算中心这三个科研特区为基础,组建了媒介音视频实验室。实验室于2010年通过教育部建设计划论证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聘任张勤教授为实验室主任,从而正式进入实验室建设期(教技司【2011】36号),并于2016年1月通过验收正式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义开放运行(教技厅函〔2016〕64号)。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有三个研究方向,分别为传播声学与媒介音频方向、视觉感知与媒介视频方向以及融合媒体与智能网络方向。实验室现在编员工23人,其中20人具有博士学位;科研岗21人,工程实验技术岗1人,产业岗1人;具有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7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人,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1人,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2人。此外,实验室还有流动科研人员33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实验室承担了包括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其中1项与其他高校合作)、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863”计划等各类纵向研究课题90项,纵向科研经费约3900万元,同时实验室建设期间获得横向项目55项,横向科研经费1100万元;在《IEEE Trans. Multimedia》、《ACM Trans. Multimedia》、《IET Signal Processing》、《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Electronics Letters》、《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70余篇、EI检索17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软件著作权66项;出版专著(教材)5部;培养博士研究生三十余人,硕士研究生百余人;获得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电影电视青年科技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支撑着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两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发展,同时也是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技术”985优势学科建设平台与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数字媒体工程”平台的依托建设基地。
实验室现有用房面积3740平方米,建成有“DMS动声技术实验室”、 “高性能计算中心”、“沉浸式通信系统研究中心”、“Media-MAX技术平台演示室”和700平方米“全消声室”等实验室、研究中心和演示场地。
实验室面向国家文化传播战略需求与音视频处理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经深入建设和不断凝练,形成了视觉感知与媒介视频、传播声学与媒介音频以及融合媒体与智能网络三个特色研究方向。
视觉感知与媒介视频技术研究方向
1) 研究大众媒介中的视觉生理与视觉心理,并通过建立反映视频内容的视频信息统计模型,来探索新的视觉信息处理与表达理论,研究基于感知的视频编码理论,视频处理与计算机图形学的融合理论与方法。
2) 通过研究人体运动的视频分解与综合,立体视频的基础理论,立体电视广播的基础理论,为下一代视频内容信息处理技术提供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储备。
3) 以高性能计算研究团队研发的“基于高性能的服务云平台”为基础,并通过植入游戏开发、电影特效、动漫渲染所需的各类专业应用软件,进行文化产业的在线虚拟工作室公共服务平台方面的研究。
传播声学与媒介音频技术研究方向
1) 通过传播语言声学、传播环境声学、虚拟声环境技术、音乐传播声学等方面的研究建设传播声学理论研究体系。
2) 过声场的散射与绕射计算技术,录音声场中的智能化解析理论,放音声场的自适应综合理论,声源的近场与远场模型以及相关性理论,基于贝叶斯的交响乐声场的分轨算法与合成控制理论等研究建设多声道声场重建系统。
融合媒体与智能网络研究方向
1) 面向根据媒体内容特性、媒体终端的能力、用户特性、交互性、接入网络特性包括网络带宽和信道误码特性等等智能的随时随地提供最佳媒体信息服务的目标,研究自治、自管理和自适应的智能网络和体系结构,可针对不同性质网络、网络实时状况和应用进行自组优化,研究媒体网络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同时面对媒体融合的大数据环境下将给广电行业带来巨大的变化,打造“广电大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从而打破单向产业链的劣势,将各环节的数据和需求汇总并通过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反向服务于各个广电系统产业链环节,最终达到指导科学运营的作用。